首页 | 系部概况 | 系部动态 | 学科建设 | 党建工作 | 学生工作 | 招生就业 | 样板党支部 | 学校首页 
../../images/logo0522.png
《中医基础理论》课程介绍
2022-08-26 16:03   中医系   (阅读:)

中医基础理论,是研究中医学基本理论、基本知识、基本技能和基本思维方法的一门学科,是阐述和介绍中医学的基本理论、基本知识、基本技能和基本思维方法的一门课程,是中医药类专业学生学习中医药专业知识的入门课程,是中医药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,特别是中医学和针灸推拿专业的主干专业核心课程,同时也是中医助理执业医师和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必考课程。它在中医学专业、针灸推拿专业的知识结构中起着奠基石的重要作用。

通过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学习,要求学生掌握本课程有关中医学的基本理论、基本知识、基本技能和基本思维方法,为继续学习中医诊断学、中药学、方剂学、中医经典著作和中医临床各科课程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。

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中医学的哲学基础、中医学对人体生理的认识、中医学对疾病及其防治的认识三个部分内容。这三部分内容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核心。学习和掌握本课程的内容,对认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全貌极为重要。

(一)中医学的哲学基础

主要阐释古代哲学的精气学说、阴阳学说、五行学说及其在中医学中的应用,以及中医学思维方法的特点。

精气学说,是古代先哲探求宇宙本原和阐释宇宙变化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。精气学说认为,精气(气)是宇宙万物的共同本原,精气自身的运动变化,推动和调控着宇宙万物的发生、发展和变化。中医学以精气学说的观点和方法为指导,建立了整体观念,构建了以精为人体生命的本原,气为推动和调控生命活动的动力的精气理论。

阴阳学说,是建立在唯物论基石之上的朴素的辩证法思想,是古人认识宇宙本原和阐释宇宙变化的一种宇宙观和方法论。阴阳学说以“一分为二”的观点,来说明相对事物或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存在着相互对立、制约、排斥、互根、互用、互藏、交感、消长、转化、自和等运动规律和形式。中医学将阴阳学说用于解释人体,认为人体是由各种既对立制约又协调统一的组织结构、生理机能所构成的有机整体。

五行学说,既是一种古代的宇宙观和方法论,又是一种原始而质朴的系统论。五行学说认为,宇宙万物可在不同层次上分为木、火、土、金、水五类,此五类不同层次的事物和现象之间的生克制化运动,构成了不断运动变化的世界。中医学以五行学说解释人体,构筑了以五脏为中心的五个生理病理系统,并阐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与自然环境的密切联系。

中医学思维方法的特点,主要概括说明中医学理论体系构建过程中所有思维方法的共有特点:注重宏观观察,注重整体研究,擅长哲学思维,强调功能联系。

(二)中医学对人体生理的认识

主要阐释和介绍中医学有关人体生理方面的基本理论、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。内容包括藏象、精气血津液神、经络、体质学说等四部分。

藏象学说,是有关人体脏腑的生理功能、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论,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核心理论。主要阐释五脏、六腑和奇恒之腑的形态、生理功能、生理特性、与形体官窍的关系及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。

精气血津液神学说,主要阐释精、气、血、津液、神的概念、来源、分布、功能、代谢、相互关系及其与脏腑之间的关系。

经络学说,是关于经络的生理功能、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的理论。主要介绍经络的概念、经络系统的组成、十二经脉及奇经八脉等的循行与功能、经络的生理功能和应用等。

体质学说,是关于人类个体体质差异的理论。主要介绍体质的概念、影响体质的因素、正常体质的特征、体质理论的应用等。

(三)中医学对疾病及其防治的认识

主要阐释和介绍中医学关于疾病的发生原因、发病机理、病变机制、预防和治疗的理论、知识和方法,包括病因、发病、病机和防治原则四部分。

病因学说,是关于致病因素的致病途径、致病特点和致病规律的理论。主要介绍六淫、疠气、七情内伤、饮食失宜、劳逸失度、病理产物(痰饮、瘀血、结石)、外伤、寄生虫、药邪、医过等致病因素。

发病学说,是关于疾病发生的机理和方式的理论。主要阐述正气与邪气在发病中的作用及各种发病类型。

病机学说,是关于疾病的发展变化和转归机制的理论。主要阐述邪正盛衰、阴阳失调、精气血津液失常、内生五邪等基本病机,以及疾病的传变形式和规律。

防治原则,是关于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的思想和原则。主要介绍治未病的预防思想及其与养生的关系,阐述治病求本的治疗思想和正治反治、标本缓急、扶正祛邪、调整阴阳、调理精气血津液、三因制宜等治疗原则。

已是首条
下一条:《中医基础理论》授课计划